黄苇鳽,属省级保护动物。
黄苇鳽也叫小黄鹭,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指名保护的鸟类之一。
这种小鸟常见于湿地,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西南、台湾和海南岛,越冬在热带地区,一般多见于湿地,沿海地区也较多,主要以鱼虾为食。
这种小鸟常见于湿地,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西南、台湾和海南岛,越冬在热带地区,一般多见于湿地,沿海地区也较多,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苇鳽是一种中型涉禽。黄苇鳽的叫声鸟基地也有收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进入试听下载!
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背、肩和三级飞羽淡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暗褐灰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翅上覆羽淡黄褐色;下体自颏和喉淡黄白色。喉至胸淡黄褐色,胸侧羽缘棕红色。
下颈基部和上胸具黑褐色块斑。羽缘黄褐色,腹和尾下覆羽淡黄白色。
两肋、腋羽和翼下覆羽皮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上体淡棕褐色,具暗褐色纵纹,下体颏、喉部中央具黄白色纵纹,颈至胸有淡褐色纵斑。
幼鸟上体缀有黑褐色纵纹,下体黄白色,具黑褐色或黄褐色纵纹。
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背、肩和三级飞羽淡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暗褐灰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翅上覆羽淡黄褐色;下体自颏和喉淡黄白色。喉至胸淡黄褐色,胸侧羽缘棕红色。
下颈基部和上胸具黑褐色块斑。羽缘黄褐色,腹和尾下覆羽淡黄白色。
两肋、腋羽和翼下覆羽皮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上体淡棕褐色,具暗褐色纵纹,下体颏、喉部中央具黄白色纵纹,颈至胸有淡褐色纵斑。
幼鸟上体缀有黑褐色纵纹,下体黄白色,具黑褐色或黄褐色纵纹。
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露呈黄绿色;嘴峰黑褐,两侧和下嘴黄褐色;跗跖和趾黄绿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52~100克,雌性96—103克,体长雄性295—365毫米,雌性295—375毫米;嘴峰雄性48—54毫米,雌性55毫米;翅雄性122—139毫米,雌性120—133毫米;尾雄性40一55毫米,雌性38—52毫米;跗跖雄性41—53毫米,雌性39—45毫米。
生长繁殖 黄苇鳽营巢于蒲草丛中上尾或近水的芦苇丛边缘,巢由蒲草或芦苇叶片构成,呈浅碗状、盘状或碟状。
巢外径19.3cm,巢内径15.8cm,巢深6.1cm,巢高15.1cm,巢距水面38cm。
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
巢外径19.3cm,巢内径15.8cm,巢深6.1cm,巢高15.1cm,巢距水面38cm。
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