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niaojidi.com

女娲是不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人身蛇尾吗)

不是,女娲不是人首蛇身。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是大地之母、人类之母。据说她花六天时间创造了各种动物,又在第七天用泥土制作出与自己相似的人类。此外,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使得天空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时,也是她炼石补天,才终于拯救了凡间。

在后世,女娲地位十分高,被尊为人文始祖、婚姻女神。

和许多其他神话人物一样,关于女娲的故事在历朝历代有着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无数文人学者对女娲的生平事迹、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为神灵,女娲的诞生和成长,直至创造并帮助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生是相当不凡的。

在许多故事里,女娲都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登场。那么,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呢?

早在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我国著名志怪书籍《山海经》中,就有着关于女娲的记载。不过书中却并没有直接描写女娲,而是叙述道:"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十人是女娲的肠子所化,居住在广阔的原野上。

在目前发现的最早一版《山海经》,即晋代学者郭璞注释的《山海经传》中,对"女娲之肠"解释道:"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与《山海经》最早成书的章节处在同一时代的著名诗人屈原也曾吟咏过女娲,在他的名作《天问》中,他感叹道:"女娲有体,孰能匠之?"

从这两处记载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女娲的形象便已经是远古时代的伟大女神了。至于她的生平事迹,暂时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记载。

到了东汉时期,以博学多闻著称的泰山太守应劭编写了一本民俗著作,名叫《风俗演义》,其中不但有着许多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也搜罗有不少妖魔鬼怪、神话传说。也是在这本书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最早出现,并由此被后世广泛传播,成为了其代表性的事件。作为一位女性神明,女娲身上有着浓重的母系社会烙印。

一方面,她捏土造人,孕育了世间万物;另一方面,《尧典》中还说女娲开办"春社",让人们趁着春天祭祀神明的机会谈情说爱,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繁衍。

上文提到过的《风俗演义》中也曾写道:"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可见,女娲便是人类早期处于母系氏族时,德高望重的"一族之长"的象征,这便是其原型。

至于起源,早在先秦时期,民间关于女娲的传说便已经广为人知了。她的事迹,大抵发源于民间,也兴盛在民间。人们将其视为拥有生育、繁衍力量的伟大神明,对其十分敬畏。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口口相传,以及文人们的各种记载和创造,女娲的形象逐渐清晰,也更加被人们尊敬。

关于女娲广为人知的"人首蛇身"形象,从屈原起便有对其具体模样的追问。对于屈原"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的疑问,东汉文学家王逸评论道:"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可知战国屈原的时代,女娲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形象,而到了东汉之时,女娲人首蛇身形象的说法便已经初步推广开了。

除了史料典籍,我们也可以将目光放在文物上。

汉朝时,画像砖是记录的重要载体,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人物形象,画像砖上都能够进行记录。而女娲作为人们心目中重要的神灵,也出现在了砖上。

湖南长沙的马王堆遗址因尸身千年不腐的女尸而知名,其实,墓葬中许多其它文物也十分具有价值,比如被郭沫若认为是女娲像的帛画。

尽管帛画上的人物存在争议,但是女娲的可能性很高。在汉朝其它画像砖中,也存在有女娲和伏羲的人首蛇身像。要说为何女娲是这个形象,我认为这和蛇的生育特点有关。我们知道,蛇一般会一次性生下许多颗蛋,不久后蛋壳破碎,小蛇诞生。在古人眼里,这是多子的象征,而女娲作为生育之祖,有着蛇身更能体现其特点。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网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

新农看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来源:新农科技"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站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新农科技,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