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官服,袖子大多都是用较硬的布料制成,显得比较有型。可不方便的是在行走或卧坐的过程中,一旦不小心就会压出折痕。而面见皇上是个严肃的过程,有折痕就会显得不美观。
清朝官员面圣,为什么要先拍袖子再下跪?
关于清朝官员面圣,为什么要先拍袖子再下跪?的问题,“放哇哈”是什么意思?和清朝的服饰传统有很大关系,是历史,鸟基地博客了解到,
所以清朝的臣子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跪拜皇上时,先拍打袖子,以示对面圣的重视。
同样是为了表示自己对统治者的尊敬,臣子拍打袖子也有为了让身上的尘土掉落,从而保证自己身上整洁。
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所以很多服饰装扮都是延续了他们的传统风格,满族人没有入关之前,都是生活在极寒的东北区域,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现在想想为啥清宫剧里的皇上都极其擅长骑马,这是他们的民族传统,那个时候就是要狩猎才能填饱肚子,所以一直教授后代,就是不想他们忘记老祖宗的辛勤汗水。
满族人传统的旗袍没有领子领,大襟、束腰、四面开衩,穿起来非常保暖舒适,又方便他们骑马打猎。
清太宗皇太极对文武大臣的要求更高一点,上朝时必须穿带箭袖的官服,意在时刻牢记老祖宗的规矩。清朝的各级官员们在拜见皇上或者王公大臣时,箭袖必须掸下来,两手伏地跪拜行礼,这是清朝礼节中规定的规范动作,满族称为“放哇哈”。就是我们经常在清宫剧中看到的“啪啪”甩两下胳膊了。其实就是把箭袖用力甩下来再行礼,表示对上级的尊重。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众所周知,古人藏个什么东西都喜欢往袖子那里塞进去,有人就会利用这一点藏住武器,试图刺杀皇帝。比如有名的荆轲刺秦王,就是悄悄地把武器带进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皇宫就有了一条规定:面圣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带武器。同时皇帝也会安排好下人进行全身检查,保证安全再放人进来。
虽然在面圣前有人检查,但是为了表示忠心,臣子还是象征性地拍了拍宽大的袖子,暗示统治者自己没带利器,毫无威胁力。
以上是【清朝官员面圣,为什么要先拍袖子再下跪?】的详细全文内容。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