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niaojidi.com

神舟十二对接核心舱为何如此神速?神舟十一号对接全过程

6月17日9时22分,在无数国人的守护中,58.34米高的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它不光载着神舟12号飞船和3名中国宇航员,它还载着无数国人的希望飞往中国空间站。

11分钟后,火箭与飞船成功分离,飞控中心传出了一片响亮掌声,这标志着火箭发射成功了,接下来就是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工作了。

神舟12号发射成功!6.5小时后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为何如此神速?

从1999年11月的神舟一号飞船的发射,到现在的神舟12号飞船发射,中国共有17人次进入了太空,12名航宇员,名字分别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和汤洪波。

几个小时后,中国宇航员将进驻中国空间站了,中国再次创造了新的航天史,中国将带领16国走向星辰大海,探索神秘的太空环境。

6.5小时后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为何如此神速?

火箭与飞船分离后,神舟12号飞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中国空间站对接,让首批中国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从火箭发射到与空间站交会对接,需要经历多长时间呢?

从我国科学家那里了解到,当天下午4时左右,神舟12号飞船将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即发射6.5小时后,中国宇航员就可以进入中国空间站了,现在为何这么快?

我们回顾一下航天史,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才实现对接。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于发射升空,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我们不难看出,之前两器交会对接,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为何神舟12号在6.5小时后就能实现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呢?

因为神舟12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使用新的芯片和新的导航技术,精确无比的北斗导航,不仅能够自主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还大大缩短了时间,神舟10号和神舟11号用“慢车”来形容,需要几十个小时,那么现在的神舟12号用“快车”来形容,只需要6.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在2021年里,美国载人龙飞船发射8个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样看来,我国的神舟12号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似乎更胜一筹。

为了进一步接近中国空间站,神舟12号会在中途进行6次变轨,6次变轨全程由飞船计算机自主控制,无需宇航员动手。

为了迎接神舟12号飞船的到来,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早早地降低了轨道高度,进入了交汇对接轨道,轨道高度约为370公里左右,迎接首批3名中国宇航员。

中国航天员的专用“座驾”是谁?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论是神舟1号发射,还是现在神舟12号发射,都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二号F几乎成为了中国航天员的专用“座驾”,发射成功率为100%,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何长征二号F火箭如此优秀?

长征二号F火箭全长58.34米,由一,二子级结构组成,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3.8米,起飞质量479.8吨,能一次性将8.4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长征二号F推进剂使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起飞推力为604.387吨。

最重要的是,长征二号F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是我国所有型号火箭中可靠性和安全性最高的火箭,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要把它作为神舟飞船和中国宇航员的专用“座驾”了。

长征二号F共发射了15次,共17人次进入太空,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六号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七号翟志刚、景海鹏和刘伯明,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神舟十一号景海鹏和陈冬,神舟十二号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

神舟12号飞船正载着三名中国宇航员一步步地接近中国空间站,几个小时之就要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了,届时,中国人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入住人员,我们终于圆了期待已久的“空间站梦想”。

众所周知,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打造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20多年了,即说名字上带有“国际”两字,但实际上很不称职,美国一直阻止中国人入驻。

但是现在,并不是我国羡慕美国,反而是美国羡慕我们,因为国际空间站已经衰老,2025年左右退役,而中国空间站才刚刚开始。

时隔近五年后,神舟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上午送三名航天员再度问天。

此次神舟十二号任务是“神舟”系列飞船继神舟五号首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首次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试验飞行后,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这也将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作为可靠的空间往返运输工具,支持我国载人空间站运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告诉记者,神舟十二号飞船经历上升、入轨交会飞行后,将与已经和天舟货运船形成组合体的空间站核心舱对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组合体,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任务。后续,待航天员本次飞行任务完成,航天员返回飞船,飞船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

神舟十二飞船主要方案继承二期神舟系列飞船设计,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总长度约9米,总重量约8吨。在轨为三舱飞行,返回前轨道舱、推进舱依次分离,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着陆以降落伞减速为主,着陆缓冲发动机配合确保着陆安全。

既然是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神舟十二号飞船自然有些特别之处。

首先是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的升级。郑伟说,本次任务将采用快速交会技术,在空间站核心舱的配合下,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和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航天员即可以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生活和工作,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可以大大减少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同时,对返回过程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使航天员返回过程和着陆落点位置控制更可靠。

其次,面对以往卡脖子的芯片,神舟十二号飞船进行了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而且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依托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测控由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天基测控为主,地面站船测控为辅,减少对测站、测量船的需求,既扩大了测控覆盖率,又节约了任务成本。”郑伟说。

此外,停靠空间站技术再进阶。

郑伟解释说,载人飞船为执行各类验证任务,原设计是基于单船自主飞行为主进行设计,空间站阶段载人船任务单纯为服务空间站运行,因此在接近和长期停靠空间站过程中,增加了以空间站作为太空基站的无线和有线信息通信、能源并网、环境控制等支持设计,极大提升了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飞行任务多了一艘应急救援船。

神舟十二号有一个孪生兄弟神舟十三号一同出厂,同时在发射场完成总装、测试等工作。神舟十二号飞船作为发射船已与火箭对接在发射塔待命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在厂房就位,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一旦在轨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配合下随时可启动救援程序,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很幸运,不断有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出现,如近期:十五头大象继续在云南自由移动,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上千万的考生顺利完成高考;端午节三天假期上亿人次出游,假日消费井喷式涌现;河南卫视的《洛神水赋》美出新高度、惊艳出圈,连华春莹都点赞转发,引发国内外广大网民的热议;广州已连续数天零新增新冠病例。
今天又迎来重磅好消息: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一些国家处心积虑企图围堵中国时,中国非常淡定地发展自己,将自己的目光坚定地投向星辰大海。当今中国在稳定团结中不断壮大自己,展现出宏大的胸襟与格局:格局很小,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格局很大,再大的事也变成小事。
中国不断出现的大新闻好消息我们已习以为常,但在别的国家不一定能如此幸运的拥有,这就是不断上升的大国力量与魅力。
现在的年轻人提起“太空先驱”,最常联想到的,可能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可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给中国人带来最初的太空启蒙的却是苏联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

本来在美苏太空竞赛的初期,苏联是占据了一定领先优势的一方。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当晚苏联驻美国大使在晚间招待会上向美方卫星发射的负责人约翰·哈根宣布了此事。据说约翰·哈根当场气得脸色苍白。

火箭能上太空,就意味着它能携带核弹头穿过大西洋,轰炸北美大陆。全美由此陷入一片恐慌。此后,美国紧锣密鼓地发射了两次火箭,都失败了,最后不得不请出了美军俘虏的德国纳粹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出山,才让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得以顺利进入太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是美苏太空竞赛的一个分水岭,是俄国人胸口永远的痛。后来一度盛传“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美国好像也故意暴露一些纰漏让质疑者真假难辨,因为如果登月是真的,他们赢得漂亮,如果是骗局,他们也赢得巧妙。

而俄罗斯对阿波罗阴谋论甚少表态,也许他们已经掌握了“阿波罗”不可能做假的证据,也许是觉得,这个拖垮了他们国家经济的项目,如果是输给了一场骗局。这比输在实力上更让人难以接受。大概只有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特才可能体会到同等的悲凉,耗尽青春血汗归还的“项链”竟然是假的。宁愿那是真的,必须是真的。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网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

新农看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来源:新农科技"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站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新农科技,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