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做过哪些令人厌恶的事情吗?
你好,2013年12月12日,在CCTV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作为制造业代表的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与作为互联网模式代表的小米掌门人雷军约定了一个“十亿赌约”。
董明珠当时向雷军发难:“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雷军)你还有销售吗?”
雷军反击时说:“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立即回应:“我跟你赌10个亿。”
现在结果出来了,大家想问的是,雷军会不会支付给董明珠10亿元,这10亿是雷军个人出还是小米公司出,现金还是刷卡?董明珠收到10亿元后用不用交个人所得税?10亿赌约算是大型赌博吗?
近日,有媒体记者问到董明珠:怎么拿回这10亿元呢?
“这个是伪命题。”董明珠说。
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董明珠曾说,与雷军的赌局已经基本胜出。其实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格力是做实体经济的,而小米是做互联网的,属于轻资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董明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敢打我格力员工,非把你废掉不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又一次语出惊人。
在一次分享企业管理的公开讲座中,董明珠讲述了一件当初处理自己的员工因为一位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的提供的商品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并坚决不用这个供应商的货导致格力的员工被供货商找的几个打手在家门口打了的事。
1996年,空调业凉夏血战,已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宁可让出市场也不降价,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国内一些厂家成百上千人的营销队伍。
8月31日,董明珠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促使该年格力销售增长17%,首次超过春兰。董明珠自1994年底出任经营部部长以来,领导的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人物经历:
董明珠,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人家。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1975年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董明珠的丈夫在儿子2岁时病逝,这一事件成为董明珠人生的转折点。
1990年,董明珠来到了珠海并且加入格力。董明珠在格力工作期间基本没有休过年假。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并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底,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接过了经营部长一职。
1994年,格力内部却出现了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经受住了诱惑,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
董明珠做什么?
董明珠,江苏南京人,1954年生,企业家。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经济领袖分会副会长、空调行业会长。[1] 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2]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董明珠成为荣获亚洲质量网组织“石川馨—狩野奖”的第一位女性。[3]2014年9月17日,董明珠被联合国正式聘为“城市可持
董明珠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董明珠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首先是这样,董明珠呢?他有他自身的性格的优势,他比如说那个她就是说他的一些强势的星座要如何改变,外加他自从那日,自从当上了这个格力的领导之后,他会累的方向,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用了一批新人和敢于敢干的人,而且他还抓住了改革开one这个市场的需求,抓住了市场的口味,市场去生产了很多的优质优量的产品, 她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
如何评价董明珠从格力离职
从现有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两点:
一是董明珠从格力集团离职,首先是政策的因素,就是不得在国企总集团和下属企业同时兼职。也就是说,董的职位调整是必然的。
二是这应该是董本人的意愿和选择。根据集团透露出的情况,国资委在征求董本人意见时,她选择了放下集团的职位,而保留了格力电器。
三,就是董这么选择的原因了。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她太累了。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其实这个对董明珠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媒体但凡跟她有关的新闻,都能炒成头条。实际上董明珠主要负责是格力电器,集团里的只是挂名而已,从跨界做格力手机,到打算收购银隆做汽车,一切都是与格力电器有关,你看她什么时候插足过格力地产、格力海岸,每次广告代言都是格力电器,例如格力空调、晶弘冰箱、tosot大松生活电器,基本格力电器已经在格力集团占到了85%以上,她现在的心思都在格力电器上,所以这个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免去,只是法律上的规定,并不是因为她怎样而下台。
从董明珠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盈利,尤其对于那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民营企业,只有不断盈利才能让企业走的远一点。
作为一名职场人,这个基本的道理你认识清楚吗?这也就是说,企业为什么要用你,是因为你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付出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为企业带来大于支付给你的费用,最起码等同于支付给你的费用,这就是企业用你的唯一理由。这是职场人必须明白的职场态度。
有好多职场新人,没有经历什么风雨,没有经历什么挫折,再加上“文不对题”的大学教育,对社会了解甚少,对企业更是一头雾水。进入企业以后,缺乏“低头、弯腰”的态度,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也有不少的职场老手,始终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职业生涯一塌糊涂。加入大一点的企业,自己没有了用武之地;加入小一点的企业,又觉得企业缺乏文化氛围,于是就不停地换单位,十年八年下来,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任正非曾经对入职华为的新员工讲:你过去可以娇生惯养,但加入华为就不可以,如果你继续娇生惯养,你就回家找你爹妈,因为我不是你爹,也不是你妈。这是华为对新员工的基本态度,你可以在家里娇生惯养,你也可以在大学里娇生惯养,但加入华为就必须改掉这个毛病。
职场就是职场,你不成熟可以,但不可以娇生惯养;你不会干可以,你可以慢慢地学会怎么干;你可以选择新的企业,但你也必须接受丢失专业积淀的代价。职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启示之二:你为什么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职场人为什么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当然你对自己不狠也没人会杀了你,但木子斫有四点原因提供给你做个参考:一是职场竞争的逼迫,你不狠不行;二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你不得不狠;三是自身价值的体现,狠比不狠要好;四是人生梦想的追求,人活着总得有个目标。
先说职场竞争的逼迫。现在是个竞争的社会,职场人的竞争和企业的竞争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有的企业却昙花一现?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职场人的竞争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丛林法则一定会让你败下阵来。
个人生存的需要,这一点非常具体,也非常实在,你必须有个饭碗。*****,富人很多,穷人更多。如果你不幸出生在穷人的家庭,你就没法指望你的父母,你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生存,你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再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同理,活下去也是职场人首先考虑的大问题。
自身价值的体现,这并不难理解。人活着,就得有所追求,不能一辈子浑浑噩噩。不管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人,还是经历过一些小挫折的人,相信大多数人走上职场后,都有好好混的想法,都有成为职场精英的梦想,以实现人生抱负。但为什么多少年过来后,有的人成为职场达人,有的人一败涂地,根本的区别就是对自己不够狠。
人都是有梦想的,不管是富人,也不管是穷人;不管是高官,也不管是老百姓。梦想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也不能用地位去衡量。职场人的梦想,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就是通过个人的付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当你的努力得到一个企业的认可,当你成为一个企业核心骨干,你所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还有更多的来自你内心深处的精神上的收获。
启示之三:你应该怎么对自己狠一点
要在职场上混的好一点,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修炼:一是职业态度的把握,二是专业能力的修炼,三是管理能力的修炼,四是领导能力的修炼。大多的职场人,职业态度端正是必须的,另外还须具备两个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职业态度上对自己狠一点。职场如战场,职场没有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但要想成为未来的职场精英,你就不得不做个有心人。就要训练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一个企业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单元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尽管你现在从事的是一个“点”的工作,但要时刻想到这个“点”对企业那个“面”的作用。
光做个有心人还不行,还必须做个勤快人,该加班的就要主动加班,该熬夜的就要主动熬夜。职场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同时在一个企业参加工作的同学,为什么几年之后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有好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太懒所致。
在专业能力修炼上对自己狠一点。首先就是不要抛开自己的所学专业,而仅凭个人兴趣去选择职业。如果抛开你大学所学专业,你的竞争就和一个高中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就要在专业能力修炼方面下苦功夫,没有三年五年的积累,是不能奠定自己未来发展基础的。专业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是职场人的立身之本,要想在一个单位扎下根,就必须过好这一关。
在管理能力修炼上对自己狠一点。现在职场上有一种误区,就是不少人认为我又不是管理者,干么还修炼我的管理能力?其实,在企业里面,不管是从事生产操作,还是从事技术管理,还是从事产品研发,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都需要与人的沟通与协调。管理能力,也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还有对自己的管理,譬如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对自己的行为管理,对自己工作计划的管理等等。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企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所以本文的一些观点不要套到国企里面去。国企的领导们是“官商”,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国企职场人的进步与否,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国企,哼哼,不说也罢。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