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的一线城市,我们总是脱口而出北上广深。那你注意到没有,北京永远排第一,尽管他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都不及上海,然而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央企将总部搬离了北京。
今年这一现象就更为严重了。央企为何要搬离北京?这对北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2010年以来,随着国有资产改革的逐步深入,央企的合并也越发频繁了。
根据今年6月24号,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最新央企名录显示,我国一共有96家非金融类的央企,这96家中有72家总部都设在了北京,占比就高达了75%。如果算上金融类形成了文化类的香气,那么北京的总部占比则超过了80%。
而经济实力更强的上海只有五家,深圳和广州各有两家,跟北京完全没有可比性。同为超大城市,为何只有北京城了,央企的聚集地呢?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
央企隶属于国资委,除了经济身份,他有政治身份,把总部设在北京。对央企来说,与中央的高层交流会更加的便利,对中央政府来说呢?这样也更便于央企进行管理。那当下央企为何开始撤离北京了呢?
我们说这与新时期北京的城市定位有关,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无序扩张,因为它的承载力终归是有限的,所以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2014年,我国高层领导就提出了北京的核心功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他非核心功能要逐步转移出去。
2017年我国就设立了雄安新区,就是为了集中疏解北京非核心的功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的总部就迁入上海自贸区,2018年呢,中旅集团总部迁入海南了,2019年中川集团总部就迁入上海。
今年以来,中华控股、中国电气装备三峡,现在陆续撤离的北京速度明显加快了。作为曾经央企总部的聚集地,失去这些企业后,北京将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我们说,从短期上来看,北京的经济总量将会下降,税收将会减少,城市的聚集性和吸引力也会降低了。如果这近百家央企总部都撤离了,北京将会直接带走十几万高收入的人群,相应的就业机会自然也会减少了。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短期的阵痛都在政府的预料之中了。阵痛换来的是长期的回报,从长期上来看,北京将会因央企总部的斑立耳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这光芒来自于科技和文化。
所以,全国教育高地和科创的前因,北京的科技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你像百度、字节跳动、寒武纪等公司也是行业的巨头了。
此外呢,北京还有众多的后备军,2020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50强榜单中,北京就占有了17家,位居全国第一了,而且前两名他都是北京的企业。
明日之星企业50强榜单中,北京更是占了一大半儿。未来北京要打造科技创新的中心,相信北京的科技产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文化中心是北京的核心功能,今年火爆的环球影城便是北京文化产业的缩影了。
在10月24号,2022年北京文旅重点项目投融资推介会正式举办了45个文旅重点项目在会上向招商引资,总投资额都达到了122亿元。
像北京的电影、话剧、演出、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已成为北京的名片之一了。
我们说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历程中,一定会进行产业升级,通常我们把它叫做腾笼换鸟,其实迁出去央企总部就是在腾龙,只是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牵走的都是落后的产能,而北京牵走的是不合适的产能。
等到笼子腾出后,北京会有更大的作为。另外啊,从宜居性的角度上来看,央企扎堆了,二环未来会变得不再拥堵,环境质量好转后,北京的积极性也会跟着上升了。
可能有网友会问了,这么多的央企总部都搬走了,他们会去哪儿呢?我们可以先看看已经搬走的这几家,像中远海运、中船集团就搬入了上海,这是因为上海是国际航运的中心,与公司所处的行业相符。
三峡集团搬入武汉市,为了靠近自己的发展重心,中化集团搬入雄安新区,这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未来其他央企的总部会搬到三类的地区,一是雄安新区,二是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三是与所处行业关系最密切的地区。
央企总部迁入会,拉动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的就业,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全国大局的实现,也能提高这些企业的运营效率。
从长期上看,无论是对北京还是对迁入地,还是对企业本身,都是利大于弊。
迁出后,可以让央企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也可以让北京腾出空间来好好发展。网友朋友,你所在的省份有央企吗?你怎样看待央企搬家呢?欢迎留言讨论哦,喜欢就请点赞关注吧。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