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应如何清净三业?
佛法有很明确的指示如下:
身业方面:要尽量的放生、布施、净行;不可杀生、偷盗、邪淫。
语业方面:要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不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意业方面:要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不可贪欲、嗔恚、邪见。
欺负修行人有罪过吗
有,修行人指出家还是不出家的?,欺负不出家的修行人断善根,讥笑、恶语都有报,但是前提是他是因为修法而欺负人,不是个人的过失。出家人都不行。
经常听到供养,修行人为何要受人供养?
我是个道士
供养修行人是人们一种自愿的行为
他们认为供养修行人是在积功德,行善事
修行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不吃东西,其实真正的修行人是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的
慈悲慈悲,但是别人硬要给你,那你也只能开导他,当然是不能骂他等等,别人对你好,你当然感激啊,得道之后可以帮他啊。这就是缘分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饭前行供养之礼,以表感恩之心,尊敬佛法僧三宝,勉励道心之义,毕竟,三宝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乃出世间之宝,故云三宝。 宝性论云:“三宝功德广大如海,具足六义,何等为六?一、稀有之义。二、明净之义。三、势力之义。四、庄严(梵语vyuha)之义。五、最胜之义。六、不变之义。 三界六道之有情,生死沉沦,倍受诸苦,知见不正,行为不当,广造恶业不得自觉,欣逢三宝,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三宝示现人间,悲愍众生出离生死,亦复如是!饭前行供养三宝之礼节,其意含概有此深义。 出家(梵语pravrajya)修行者,于进食之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法,佛门中称之为食存五观,或沙门受食五观。意表进食之际,内心应存感恩于三宝,与施主的发心功德,理应正念受食之时,以达成自勉之内涵,何等为五?叙述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者,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不以涅槃之道为宗,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则不知惭愧,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著。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 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修行者饭前依此行观,即能正见饭食前后之真谛。(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供养 是佛家的事情。佛家理论最讲究因果的,修行人受人供养 完全是为了外人好,因为今天你供养了他,你就心甘情愿的付出了,这是因,将来的果必然会加倍的到来。
和尚只是为你提供了种田的机会,也是你和和尚的缘分,所以和尚要饭叫做化缘,化解你们之间的缘分。所以和尚不是自私的,是希望你将来得到更多的果报,和普通乞讨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出家人要接受十方施主的供养?
作者:妙莲老和尚
因为世间的众生要修福慧,出家人称为‘福田僧’,这一块福田就是要给人家播种,令世人求福的。所以出家人要接受施主供养,则自他皆有福报。好吃懒做的寄生虫,打着什么为人祈福的名义吃软饭,可耻!!
自己都养不活渡什么众生?鬼才信
精满不思淫是先天精还是后天精?
哈哈,分得太细了。
精满不思淫,是指无形的精华,没有西医眼中的物质形态的。不过,有一种AURA(人体辉光)照相机的照片,可以佐证这种无形的先天精华存在:先天精华强的人,人体辉光强,色泽鲜艳。
这种先天精华满了的人,是不太会想男女之事的。就像吃饱了不饿的道理一样(都是废话),是自然而然的。
当然,先天精满了,会转化成后天精的。这种状态下的人也是不想男女之事的。
因为,男女之事的内在原因,是能量的需要。男女之间的“爱”是能量(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气场”)的给予和交换。这是异性相吸的内在原因。
对于先天精满的人来说,他(她)的自身能量非常充足,所以就没有吸收他(她)人能量的渴望。这类人比较少见,如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多为心地单纯的健康人。非自然形成的“精满不思淫”的人,就是所谓的“修行”人了。这类人通过自身的经历,了解有比男女之事更加美妙的体验(比如“打坐”、“入定”,所以,除了养育后代的需要,他们一般不会对男女之事感兴趣的。
这种人多半是所谓高僧高道或高贤。历史上多有坐怀不乱的人,多半是这类人。精满不思淫基本上只有婴儿能做到,刚出生的婴儿的精神饱满,而且思无邪。但是并不是不能后天修炼而成,所以精没有先天后天之分。你好!
主要是后天精,这个可以自己转变念头,现代所谓的转移注意力就可以,道家讲炼精化气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