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niaojidi.com

寒潮什么起(寒潮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在冬春季节,寒潮大风天气常常对农作物和人们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灾害。大风灾害的防御,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及时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立即行动,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及时、负责地组织好防御工作。同时,要利用新闻媒体、电子商务、手机短信等,迅速将天气变化过程及其有关消息和防御措施向社会发布,以便广大群众和有关单位及时开展防御工作。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各县(市、区)和市农业局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积极指导和帮助群众采取各项防御和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以设施农业为防御重点,认真做好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等防御工作。加强圈舍加固、畜禽免疫等工作,做好幼仔畜的保暖,提高畜禽抗寒抗病能力,确保畜禽安全。

切实做好其他方面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对大风可能影响的建筑工地、户外广告、电力设施、城乡危房等重点部位,认真排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早预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风对海、陆、空交通的运营影响都比较大,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员,应根据天气预报情况采取停止作业、回港避风、加固船只和钻井平台等措施;加强船舶动态监管,做好现场巡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执行抗风等级的规定,严禁超抗风等级冒险航行。加强值班,保持正规瞭望,谨慎驾驶;加强船岸联动,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全面地掌握船舶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风力很强的情况下,应关闭机场和高速公路,特殊情况下,客运列车也要停运,以便防止大风引发交通事故。

植物冻害是在强冷空气爆发南下产生剧烈的降温时引起越冬作物和果树受冻,造成植株死亡或部分死亡,因此防御冻害一方面要设法提高越冬作物和经济果木抗御低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阻挡寒风入侵,减小降温强度。防御冻害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培育耐寒品种,提高抗冻能力

对于越冬作物或亚热带经济果木,选育耐寒性强的品种,提高植株抗冻能力,是避免或减轻冻害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冻能力

栽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越冬作物和果木的抗冻能力,因此搞好冬前栽培管理是防御寒潮冻害的重要措施。

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时避冻栽培

在中国亚热带柑橘栽培的北缘地区,充分利用山体或水体有利的小气候资源环境栽培柑橘,可以有效地避过或减轻寒潮冻害。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8.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

9.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防御冻害除上述的战略措施外,还可以在冬季低温来临前和降温期间采用多种防寒抗冻措施。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做好防风工作。

利用一切条件提高近地面层温度,如布设烟堆、安装鼓风机等,打乱逆温层,对近地层有显著地增温效果,其中熏烟一般能提高近地层温度1~2℃。

利用覆盖物保护植物体的地上部或地下怕冻部位,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御寒风侵袭,从而起到防寒作用。覆盖有水平和垂直覆盖两种,其中有直接覆盖在作物上或果树上的,有搭棚覆盖的,还有采用包扎式的。风障对防御冻害也有较好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倾角的风障设计。

主要用于果树防冻。喷化学药剂防御冻害,一是利用生长激素控制果树生长规律,增强抗冻能力。化学方法防御冻害是一种应急措施,必须掌握短期的寒潮降温预报。

另外,在寒潮发生后,还可以针对不同作物采取一些简单的防寒补救措施。如撬泥培土护根,压草保苗等。对早播出苗的春马铃薯、春大豆,可以及时搭好小拱棚防寒。各类作物受冻后,要根据冻害程度和苗情,及时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1/15h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kg,以便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例如,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同样有其科学道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寒潮什么起

什么是寒潮?是怎样形成的?

寒潮是指大规模冷空气(在气压场上为冷高压)由亚洲大陆西部或西北部侵袭中国时的强降温天气过程。在天气预报中规定,因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10℃,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有时北方冷空气的入侵虽达不到这个标准,但降温也很显著,则一般称为强冷空气。在寒潮或冷空气前锋经过的地区常不仅有强烈的降温,还时常伴有大风和降水(雨、雪)天气现象。寒潮的形成是由于冬季冷气团在西伯利亚不断堆积加强,当成为强大的冷高压后,在高空低压大槽后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便大举南侵,于是在我国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形成寒潮或强降温天气过程。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寒潮:功大于过

寒潮,即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其势如潮水,造成沿途的剧烈降温和大风。

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最深,似乎一谈起它就会与灾害性天气联系在一起。

可是寒潮对人类的益处,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同样有其科学道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选自《世界科技译报》1998.1.14

参考资料:

什么是寒潮?

??冷气团的范围

不断扩大,当聚集到一定程度

时,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

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

形成寒潮天气。

在遭受寒潮的侵袭时,国家都会发出寒潮预警信号。寒潮预警分为蓝色 预警信号、黄色预警信号、橙色预警信号。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表示在24小时 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C以上,最低气温<4°C,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 阵风7级以上;也可能表示最低气温已经下降8°C以上,最低气温<4°C,平 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什么起

寒潮是怎样形成的?

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寒潮都是由蒙古国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形成。在寒潮或冷空气前锋经过的地区常不只有强烈的降温,大风,时常还会伴随降水(雨、雪)的天气现象。除此之外,仅有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造成一整天降温10T,且过程中最低气温达5T以下时,才可称其为寒潮天气,北方冷空气的入侵有时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也有很显著降温,通常称其为强冷空气。

解释下寒潮是什么

【天气在线】 寒潮(cold wave) ,又称寒流,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 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南下,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大风和风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一定强度标准的称为寒潮。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降温及所达到的最低温度标准不尽一样。例如, 中国中央气象台曾规定,凡一次冷空气侵入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 以上,且最低气温低于5°C称为寒潮。而美国天气频道则规定,美国 至少有15个州的气温低于正常值,其中至少有5个州温度比正常值低15°C, 并至少持续两天的冷空气爆发称为寒潮。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寒潮年鉴将冷空气过程分为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 强冷空气、一般冷空气四级。

全国性寒潮: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C,负距平的绝对 值>5°C的站点数,北方至少有32站(占北方站点数的三分之一),南方至少有13站 (约占南方站点数的四分之一);或南北方达到上述影响强度的总站数超过40站, 同时过程总降温>7°C,负距平的绝对值>3°C的总站数超过90站(占南北方站点 总数的60%),则作为"全国性寒潮"。

区域性寒潮: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C,负距平的绝对值>5°C的 南北方站点数超过20站,同时过程总降温>7°C,负距平的绝对值>3°C,南北方站点数 超过40站的,则作为"区域性寒潮"。

强冷空气: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标准的一半以上时, 则作为"强冷空气"。

一般冷空气: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泠空气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 气温的过程总降温>7°C,负距平的绝对值>3°C的总站数超过20站;或虽未达上述 标准,但造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冷空气"。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这次的北方冷空气的强度特别的强,已经达到了寒潮的标准,因此就说是寒潮爆发了。并且一直南下,甚至影响到了广东和澳门一带,连这里都下雪了。

这次过程严格意思上讲是与厄尔尼诺没有关系的。厄尔尼诺是西太平洋洋流的温度比正常情况要高几度的现象。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整个大气的环流,出现一些异常的天气现象,主要表现在各地的降水不均,有些地方涝,有些地方干旱。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寒潮的主要原因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什么起

寒潮发生我国的时间及影响地区

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大幅度的降温。我国很多媒体都习惯称之为“寒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现象应该称之为“寒潮”。那么什么是“寒潮”,什么是“寒流”呢?二者如何区别呢?下面作一下具体的解释: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

寒潮的发生原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带来的结果: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南下,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常有大风沙天气。在淮河以北地区一般表现为少雨,偶尔有降雪。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在我国冬季,寒潮一般是每隔3~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出现在10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当寒潮向南方大规模流动时,暖空气也随之“节节败退”,因此所经过的地区,首先要受到暖空气的影响,温度显著升高。如果所经过的地区原来就已经在暖气团控制下,那么在寒潮前面暖空气不断输送之下,也会出现温度猛烈升高的天气。因而经常在寒潮之前要暖和一两天。

寒潮侵入我国的的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并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另外还受我国的高山峻岭阻挡的影响。寒潮:

1、概念: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2、时间: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3、影响:(害)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冻害和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利)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1、概念: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2、时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3、影响: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1、概念: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

2、时间: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3、影响:台风导致大批房屋、建筑被毁,城镇、农田受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风的危害主要由其伴随而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三个因素构成。

(1)强风:强风的危害主要有:吹毁房屋、建筑及高空设施,压死压伤人员;刮断电力和通讯线路,导致电力、通讯中断;吹翻车辆、船只、行人,吹毁农作物,吹倒甚至拔起大树。

(2)暴雨:暴雨的危害主要有:造成平原洪涝,使城镇、村庄、农田受淹,城市内涝积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冲毁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甚至吞噬整个村庄;导致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或漫顶。

(3)风暴潮:风暴潮的危害主要有:掀翻海上船只,冲垮码头、养殖场以及各类设施,冲走附近人员;造成海堤溃决,海水倒灌,冲毁房屋、建筑,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潮水顶托甚至倒灌,导致城镇排水不畅、内涝加剧。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时间:沙尘暴一般多在冬春季节。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3、影响: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1)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

(3)生命财产损失。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

(4)影响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5)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网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

新农看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来源:新农科技"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站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新农科技,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