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的由来,端午节是几月几号来着,每年的几月几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指几月几号,据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等问题,新农科技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已流传两千多年。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
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诗句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以上是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的由来的详细答案,以及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几号是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是在几月几日开始的,最早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的来历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新农科技。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