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负利率?准确的讲是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意思是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不但不升值,反而贬值了。当存在负利率的这种情况,叫利率倒挂。负利率酝酿泡沫经济,负利率正在酝酿一场金融危机,它远比通货膨胀可怕,它就像兴奋剂,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 说来说去,就是要你消费,不消费就给你的存款负利率,鼓励你加杠杆;再不行,就政府替你投资、替你消费,以低利息向你借钱(国债收益率越来越低),帮你投资和消费,至于以后怎么还钱,加税是一个方面,但大家意见大,只能靠低利率和货币贬值了。大家的钱就这么缩水了。全球大同小异。1月份cpi涨幅为4.9 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 这就是处于负利率情况 总之:当前物价上涨指数(涨幅)大于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就是负利率的表现形式。政策层面,是指政策利率为负。通常情况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缴存的部分资金征收负利率。例如,当央行认为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过多时,就会将部分资金(例如超储、隔夜存款等)的利率设定为负,从而刺激商业银行放贷。
居发储蓄“负利率”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负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名义通货膨胀率后为负值。物价指数 (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最近一阵,老百姓越来越多听说一个词,叫负利率。什么叫负利率?当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一个利息回报,比如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98%,这个其实叫名义利率。我们1992、1993年感受过物价飞涨,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情形。比如说整体物价水平一年涨了20%,相当于货币贬值20%,这个20%就是通货膨胀率。一边是银行给你的利息回报,一边是你存在银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那么这笔存款的实际收益是多少呢?用名义利率(明赚)减去通货膨胀率(暗亏),得到的这个数,叫实际利率,这是你在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
比如今年的情形,央行最近发布了《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由于原材料、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滞后效应,将在2004年得到集中释放,2004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3%左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1.98%不变的话,再扣除20%的利息税,一年期定期的存款收益率只有1.58%。这样,用1.58%的名义利率减去3%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得到一个负数,这意味着当老百姓一年后把钱从银行取出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当初存钱的时候能买到的那么多东西了。
那么问题紧跟着就来了,当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收益都已经变成负数,变成亏损的时候,会怎么办呢?会一窝蜂把钱取出?暂时还不会,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备点钱来解决,生病问题,小孩教育问题,有的要攒够了买房,有的准备要养老等等。关键是就算钱不值钱了,把钱取出来干什么呢?买吃的,买穿的?基本生活够了,投资?投什么呢?不清楚。于是只要这个“暗损”还能忍受,那还是暂时存着安全。
正是由于民众充足的“忍耐力”,给了央行很好的一个对经济的“观察期”。因为央行目前很难做出加息的决定,有特殊的外部原因。在去年大量外资涌入中国的情况下,加息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既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又加大银行支付利息的负担。不得已,央行在去年9月采取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办法,用这一非常强硬的货币调控手段减少市场资金供应。
不过,这一手段只是控制了贷款规模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控制住物价上涨的趋势。从央行目前的态度来看,还看不出提高利息的意思,周小川行长只是强调,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要从去年的21%降至17%。这句话的潜台词似乎在说,各位银行行长同志注意了,再不“自觉”控制放贷规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又该出台了。去年这一政策就是在央行一再“明示”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在经济刚有起色的情况下,打出了最严厉的一张控制货币供应的牌。
那么现在的货币政策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一边是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准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在说,你们要小心了,不要盲目贷款投资了,我不是很鼓励你们贷款投资了;一边是低利率,这是在说,你们贷款买房吧,买车吧,资金成本不高,你要是觉得存款利息收益不合适,你去投资吧,你如果贷款投资难,那么请尽量用自有资金投资吧。那么这种政策信号的结果是:处于市场供应端的资金投入逐渐减少,处于市场购买端的资金逐步增多,物价必将出现稳步攀升。到一定程度,越来越多的存款开始寻找投资机会,而这些增量资金加上市场的存量资金,会推动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整体上扬。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的增加,会推动和加速上述经济循环。届时,央行必将在合适的时机加息,以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吸引部分“贪图”银行安全收益的资金,以控制银行存款流出速度。
可以肯定地说,就当前经济形势来说,银行加息是迟早的事。严格地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96年以来的连续八次降息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人们会看到伴随证券市场股价一边上扬,央行一边加息;一边加息,股价一边上扬的情形。这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宏观大势所决定的。而经济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地寻求动态的稳定,直到这个稳定被新的因素打破。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防止在新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今天大量的盲目投资,而在将来承受更惨重的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央行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瞩目的一个中心,而其观察和调控经济的手法,也越来越长远、科学和成熟了。
郑重声明:为了让新农科技信息更丰富,我们修改了原文排版和分段,如有冒犯你的利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